太原工业振兴行动方案

2016年01月12日 00:00:00tz48浏览量:628次

为落实省、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,建设一流新兴产业基地,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,重振工业雄风,再铸太原辉煌,特制定此行动方案。

一、发展现状

2010年,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28.05亿元,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18.66亿元的27.86 %,比上年增长15.7 %,其中高新区、经济区、民营区完成46.59亿元,占全市20.4%;各县(市、区)完成181.46亿元,占全市的79.6%;新兴产业完成投资69.72亿元,占全市工业投资的30.6%。

2010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487户,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994.47亿元,比上年增长27.3%;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77.65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4%,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1778.05亿元的32.49%;新兴产业增加值242.62亿元,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.6%,占GDP的13.65%。规模工业总产值在全省位居第一,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序最后(排名第五的南昌市201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为650.92亿元)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5.3,比上年增长25.3点;利税总额162.11亿元,增长12.7%;利润总额67.98亿元,增长32%;技术中心88户,其中国家级4户、省级45户、市级39户。

开发区经济规模:独立统计和考核的三个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7.5亿元,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3.41%。其中,经济区53.27亿元,占9.22%,高新区23.68亿元,占4.1%,民营区0.55亿元,占0.1%。

县(市、区)经济规模:十个县(市、区)规模工业增加值500.19亿元,占全市的86.59%,其中,尖草坪和万柏林实现345亿元,占全市的59.73%。

支柱产业规模及占比:煤炭、冶金、装备制造和炼焦四个支柱产业共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79.03亿元,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2.93%。其中,煤炭产业180.16亿元,占31.19%;冶金产业139.24亿元,占24.1%;装备制造业96.54亿元,占16.71%;炼焦产业63.09亿元,占10.92%。

不同隶属关系企业规模及占比:中央企业规模工业增加值81.4亿元,占全市的14.1%;省属企业327.24亿元,占全市的56.74%;市属企业22.12亿元,占全市的3.83%;县属及以下企业146.89亿元,占全市的25.33%。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太钢、西山、太重,共完成工业产值1018.16亿元,占全市的51.04%。

综合能耗: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.28%。

二、奋斗目标

“十二五”期间,发挥太原市工业的比较优势,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、信息技术、生物制药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新兴产业。到“十二五”末,建成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、世界一流的以不锈钢和镁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、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,基本建成全国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。实现“三提高、一降低、一增强”,即:工业投资额及增速显著提高,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显著提高,新兴产业占比显著提高,综合能耗持续降低,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目标,提升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,引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。

工业投资:全市计划完成2800亿元,年均增长35%以上。其中,五个开发区(包括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和清徐经济开发区)占比为49.4%,十个县(市、区)占比为50.6%。

规模工业增加值:按全市计划年平均增长25%测算(现价),到2015年全市达到1764亿元。其中,五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850亿元,占比为 48.21 %;十个县(市、区)实现913 亿元,占比为 51.79 %。

新兴产业规模及占比:新兴产业增加值预计超过1000亿元,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0%左右。以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,从根本上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。

【我市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》确定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%,2015年达到1400亿元,占当年全市GDP3600亿元的38.89%,占比提高了6.4个百分点。】

重点企业的在地工业总产值:太钢1600亿元、西山600亿元、太重300亿元,三户共计2500亿元,占全市的36.66%。

综合能耗: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.5%。

综合经济实力:2015年实现利税330亿元,比2010年翻一番;工业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0%以上。

三、重点发展领域

(一)装备制造

重点发展重型机械、煤机成套装备、铁路装备、载重汽车及零部件、工程机械等优势装备制造业; 加快发展新能源装备、电子信息装备、航空装备及零配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。

(二)新材料

重点发展不锈钢、镁及镁合金、钕铁硼高性能磁性材料、多晶硅、蓝宝石等新材料产业;研发生产非晶材料、电磁防护材料、全息光盘等新材料;培育发展高性能碳纤维等高精尖新材料;实现由“材料加工”向“加工材料”转变。

(三)新能源

积极推进煤层气、焦炉煤气资源开发利用,大力发展太阳能资源利用及光伏产业,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及风电产业,研发推广农林生物质等生物质能源产业。

(四)节能环保

围绕重点节能工程、污染治理工程,发展节水节能工业锅炉、余热余能利用、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、污染源自动监控等节能环保制造业。

(五)信息技术

聚焦新一代通信技术及设备,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、软件产业、动漫产业、计算机系统集成产业及传感器制造和云计算。大力推进宽带建设,建设“数字太原”。

(六)生物工程

大力开发基因工程药物、现代中药、代谢工程和生物医药产品。

(七)绿色食品

做大做强山西老陈醋产业和奶制品产业;打造高档葡萄酒酿造基地;打造省城肉类、豆类食品基地;大力发展小杂粮、干鲜果、大豆油粗纤维食品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。
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