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市政府-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稳增长的若干措施

2015年12月22日 00:00:00tz64浏览量:34次

各县(区)人民政府,市直各委、局、办,各有关单位:

为积极应对当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,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发展,进一步巩固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势头,提出如下措施:

一、支持企业强化管理,帮助企业开拓市场

1、强化安全红线意识,确保生产安全底线。深刻吸取4.19同煤集团姜家湾透水事故的惨痛教训,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高于一切、安全生产重于一切、安全生产压倒一切的责任意识,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,突出企业安全主体责任,健全安全管理制度,规范企业安全管理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,确保安全生产。(市安监局、相关职能部门)

2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,创优品牌质量。企业要对标挖潜,降本增效,创新管理模式,实施精细化管理;加大技术改造,实现节能降耗;加强资金管理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优化资产结构,管控经营风险;不断加强技术创新、服务创新、营销创新、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,以质量求生存,向创新要发展,深化企业内部改革,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;国省属国有企业要切实发挥工业稳增长的主力军作用,创新产品供给,增产适销对路产品,带动全市工业平稳增长。(市经信委、市国资委)

3、加快项目建设速度,提振经济增长信念。对列入省市工业项目年度计划的重大项目,全部纳入市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机制,帮助解决项目用地、环评、资金等问题,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内各类专项资金;重点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,力争到2015 年底,17 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;加强对2015 年预计投产的2 个预增产值亿元以上工业增长点的跟踪协调服务,促进项目投产达效;对2015 年投产且新增产值1 亿元以上的项目单位,在省政府奖励的基础上,按当年新增产值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财政局、市统计局等)

4、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,扩大境内企业市场占有率。积极开展“同煤同用”和“同机同用”工作,进一步促进煤机企业与煤炭企业的深度融合;积极推荐本市重点工业产品参加省推荐目录,搭建产销对接平台;凡市地内的重点工程,同等条件下必须优先使用市内水泥、装备等大宗产品和服务;政府资金采购项目、政府组织的集中采购项目、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同等条件下必须采购市内产品和服务;市重点办、各级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“谁投资、谁负责,谁组织、谁监督”的原则,加强对采购情况的统计和督查,每月10 日前定期向市稳增长领导组报告上月有关工作进展情况。(市住建委、市财政局、市农委、市水利局、市卫计委、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重点办等,各县区人民政府)

5、依托长城金三角合作区,积极拓展国内市场。各级政府、各部门要创新思维,创新管理,积极帮助企业扩大工业产品销售;创新营销模式,通过“互联网+”营销及“山西品牌中华行”活动,促进我市装备制造、节能环保、电子信息等产品销售;鼓励我市工业企业积极参加"大张乌"等国内的综合性、专业性品牌展会,积极建设晋冀蒙(大张乌)长城金三角合作区,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,拓展省外市场。(市商务局、市经信委)

6、拓展流通节点城市功能,积极开拓国际市场。积极对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支持我市优势工业企业参加“山西品牌丝路行”;充分利用《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(2015-2020 年)》确定的太原等37 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,大同等66 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以及"三纵五横"国家骨干流通大通道的有利格局,加快我市物流体系建设,重点在中蒙俄、新亚欧大陆桥、中国-中亚-西亚经济走廊的国家和地区,开展展览展销、产业合作、招商引资等商旅文一体化宣传推介,推动我市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“走出去”开拓国际市场,拓展发展空间。(市商务局、市经信委)

二、加大企业帮扶力度,改善企业发展环境

7、落实国家惠企政策,减轻企业负担。严格落实国家惠企政策,继续加大落实我省减负60 条措施和市减负56 条措施,加强监督检查,逐项落实到位;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、政府性基金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施目录清单制度;进一步协调降低企业铁路运输成本;积极开展企业负担监督大检查,督促落实企业减负相关政策。(市财政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委、太原铁路局大同站、大秦公司)

8、积极改善发展环境,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兴业。在准入上大胆创新,在服务上便利快捷,在帮扶上搭建发展平台、提供融资担保,在政策上落实好补贴、兑现好奖励,及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。要对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作为、乱作为进行严厉查处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招商局、市金融办)

9、优化市场环境,规范市场秩序。加强诚信体系建设,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;加大对违法违规生产销售、偷税漏税、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,组织专项整治活动,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,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。(市商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环保局、市工商局、市质监局、市地税局、市国税局等)

10、强化生产要素保障,创新融资服务。利用市政府经济分析例会,建立政银企对接服务机制,调度协调有市场、有订单,但流动资金紧缺的企业融资需求,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;发挥现有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,加大对工业企业贷款担保支持力度;推动金融创新,强化金融对工业支持服务;加大工业企业信贷投入,通过展期、降息、重组等方式,帮助困难工业企业融资;进一步扩大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的总量规模,帮助企业续贷、转贷;落实项目资本金,充分利用金融政策,加快项目贷款落地;落实已出台奖励政策,引导企业股份制改造,推动工业企业通过主板IPO 和“新三板”挂牌上市融资,利用上市平台再融资;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、企业债、可转债、短融、中票和应收账款抵押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;引导保险资金投入重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;发挥产业基金作用,引导社会资本,助力重点工业产业发展。(市金融办、市发改委、人民银行大同中心支行、市银监局、市证监局、市保监局、市财政局、市经信委)

展开